2025年3月第二周,電力設備行業中鋰電新能源與人形機器人兩大領域表現亮眼。周度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板塊分別上漲2.59%和1.14%,儲能政策密集落地推動市場擴容,而光伏組件價格企穩回升釋放行業回暖信號。同期,人形機器人領域迎來技術突破與產業協同新進展,多家企業發布創新成果,加速商業化進程。
人形機器人:技術突破與產業協同共推商業化
政策與資本雙向驅動
上交所近期舉辦人形機器人產業座談會,聚焦行業標準制定與融資支持,釋放政策積極信號。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發布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自主站立控制算法,標志著底層技術領域的突破。與此同時,優必選在極氪5G智慧工廠完成全球首次多場景、多任務人形機器人協同實訓,驗證其在工業場景的應用潛力。
技術路徑加速迭代
銀河通用發布全球首個端到端具身抓取基礎大模型GraspVLA,通過視覺-語言-動作多模態融合,顯著提升機器人環境感知與任務執行能力。智元科技創始人姚卯青公開表示,人形機器人進入家庭仍需5年左右時間,但工業場景的規?;瘧靡堰M入倒計時。此外,產業鏈核心環節如絲杠、減速器、傳感器等國產替代進程提速,國內配套企業技術壁壘逐步構建。
應用場景持續拓展
從工業制造到服務領域,人形機器人應用邊界不斷延伸。優必選的工廠實訓案例表明,機器人可承擔分揀、巡檢等高重復性任務;而端到端大模型的推出,為醫療、物流等復雜場景奠定技術基礎。行業預計,2025年將成為國內外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全球產業鏈協同效應將進一步凸顯。
鋰電新能源:需求復蘇與技術創新共筑行業壁壘
電動車市場結構性復蘇
2月國內電動車批發銷量達84萬輛,同比增長82%,歐洲市場同環比增長18%和2%,需求韌性顯現。寧德時代加速布局電池回收業務,投資逾50億元構建閉環產業鏈;同時推出“坤勢”商用車底盤解決方案,與一汽解放等車企達成合作,強化商用車市場競爭力。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對華鋰電池關稅提升至48.4%,短期內出口承壓,但頭部企業通過海外建廠及技術授權規避風險。
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提速
固態電池技術路線之爭白熱化,氧化物與硫化物路徑并行。寧德時代計劃2027年小批量生產全固態電池,研發團隊規模超千人;比亞迪研發的固態電池能量密度突破1200公里續航。產業鏈公司如湖南裕能、三祥新材等加速布局正極材料與電解質配套,市場預計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規模將超2000億元。政策層面,歐盟擬投入18億歐元強化電池原材料供應鏈,推動鋰電產業本地化布局。
儲能與光伏協同破局
國內儲能政策持續加碼,云南、浙江等地明確新能源項目配儲要求,新型儲能并網管理進一步規范。光伏行業供給側改革成效初顯,硅片、電池片價格企穩回升,頭部企業如通威股份異質結組件轉換效率突破25.21%,刷新行業紀錄。風電領域,海風項目招標加速,2025年預計新增裝機13GW,同比翻倍,鑄件、葉片等核心環節盈利彈性可期。
當前,鋰電新能源與人形機器人兩大主線交織,技術突破與政策紅利共同驅動產業升級。企業需在全球化競爭中強化技術壁壘,同時應對貿易環境與供應鏈變革挑戰,以把握新一輪增長機遇。
——信息來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