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兩個交易日的孚能科技(688567.SH)復牌了。
1月6日早盤,孚能科技開盤即大漲,報12.50元/股,漲幅超7%,截至發稿時,總市值 149.26億元。
股價大漲背后是該公司或將易主廣州國資。
1月3日晚,孚能科技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香港孚能及其一致行動人贛州孚創擬向廣州國資旗下恒健工控新能源轉讓股份,交易價格15.9元/股,總對價9.72億元,較當前股價溢價37%。
股權轉讓后,恒健工控新能源與同屬廣州國資的工控集團簽一致行動協議,香港孚能等出具不謀求控制權及放棄表決權承諾函。
交易完成后,工控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將持1.73億股,占總股本14.16%,公司控股股東或變更為工控集團,實際控制人或變更為廣州市人民政府。
孚能科技成立于2009年,2020年登陸上交所科創板,是全球領先的軟包動力及儲能電池生產商,以及中國首批實現三元軟包動力電池量產的企業之一。主營業務包括新能源車用動力電池及整車電池系統、儲能電池及系統、新興業務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1-9月,孚能科技在國內動力電池出口量排名第三。盡管如此,孚能科技依然難逃擬賣身的命運,而且這已不是其第一次籌謀易主。早在2023年7月,孚能科技就曾公告稱,控股股東香港孚能及其一致行動人擬向廣州工控集團及其所控制的主體廣州創興新能源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轉讓合計持有的孚能科技5%股份。彼時股權轉讓價格為每股28.37元,交易價格合計17.28億元,遠超過此次披露的價格。不過,這筆交易并未順利達成。2023年11月29日,孚能科技發布相關股份轉讓終止事項公告。同時,公司透露,為促使公司控制權順利變更,雙方調整了變更方式。香港孚能、YU WANG(王瑀的英文名)、Keith D. Kepler(孚能科技另一位重要股東)和工控集團協商,擬將獲得公司控制權的方式由老股東協議轉讓轉換為廣州工控集團認購公司未來向特定對象發行的股份。工控集團擬認購前述定向增發并取得不超過標的公司定向增發后總股本12%的股份。然而,這一方案也未能最終實施。如今,時隔一年多,孚能科技最終選擇協議轉讓股權形式繼續推進控制權變更事項。不過,此次公告,該公司亦提及,“上述事項能否最終完成實施以及上述事項的完成時間尚存在不確定性”。易主國資的背后是其持續虧損待解。翻看其財報,自2020年上市至今,孚能科技營收從2020年的11.2億元一路漲至2023年的164.36億元,但公司凈利潤卻連年虧損,尤其2023年巨虧18.68億元,四年累計虧損40.79億元。對于2023年的大幅度虧損,孚能科技解釋稱,期初高額庫存導致毛利潤率擠壓,并計提資產減值損失,2023年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5.14億元。除此之外,還有合資公司絲綢之路儲能產業有限公司虧損2.7億元,以及來自“炒股”的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等。2023年度,孚能科技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為2.51億元。主要是由于被投企業億咖通科技 (ECX.O)股價下跌導致的公允價值變動虧損1.12億元,振華新材(688707.SH)股價下跌導致的公允價值變動虧損6642.29萬元,以及京能基金凈值下降導致的公允價值變動虧損7262.55萬元。在2023年年報中,孚能科技也坦言,虧損主要是因為經營管理能力及國際市場經驗仍不足以應對日益加劇的市場變化,公司為出海交了一筆昂貴的“學費”。2023年下半年,孚能科技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更換了總經理和營銷、財務、研發、生產、海外負責人。其中,王志剛由孚能科技總經理變更為副總經理,陳斌波接任總經理一職;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張峰于2023年9月開始負責海外業務等。然而不足一年,2024年6月8日,陳斌波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孚能科技總經理職務,辭任后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由董事長YU WANG(王瑀)代行總經理職責。自2020年7月上市以來,孚能科技已經更換了三任總經理。孚能科技董事長王瑀曾在2023年年報中表示,孚能科技將繼續增強經營管理能力,核心崗位、關鍵角色要以能者居之,勝任與否由既定期限內業績評判。目前,孚能科技產品聚焦三元動力電池,同時拓展磷酸鐵鋰、鈉離子等動力電池的電芯、模組和電池包,孚能科技專注軟包路線2024年,孚能科技大軟包磷酸鐵鋰動力電池解決方案(SPS)進入量產出貨階段。如今的孚能科技,業績依舊承壓。2024年前三季度,孚能科技營業收入為92.12億元,同比下降17.98%,虧損3.04億元。加入廣州工控后,孚能科技有望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和資源傾斜,從而緩解財務壓力,提升盈利能力。廣州工控作為廣州市國資委旗下的重要投資平臺,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豐富的資源。此外,廣州工控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布局也將與孚能科技形成戰略協同。縱觀這筆歷時近兩年的交易,廣州國資對孚能科技還是挺“執著”的。一方面,孚能科技是廣州國資旗下的新能源汽車的“明星品牌”——廣汽埃安的動力電池供應商之一。2021年,孚能科技進入廣汽三菱供應鏈,定點供應廣汽三菱長達5年。同年,孚能科技也成為了廣汽埃安的第二供應商。廣州國資的入主將進一步鞏固和加深雙方的戰略合作關系,為廣汽埃安打造了穩定且規模化的供應鏈。另一方面,廣州雖然汽車產業發達,但在動力電池領域仍相對弱勢。拿下孚能科技,極大豐富并壯大了廣州國資在新能源板塊的布局。近年來,廣州國資積極落實“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未來產業前瞻布局,瞄準光伏、氫能、儲能萬億級新賽道密集出手。2023年9月,普路通控股股東、實控人陳書智擬將其所持有的1866.59萬股轉讓給廣東省綠色投資運營有限公司。普路通控股股東由此變為綠色投資,實際控制人為廣州市花都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同月,廣州工控旗下廣州萬寶商發通過下屬企業廣州市金屬回收有限公司與關聯方廣鋼新能源、北京鼎漢技術以并購形式成為江西環鋰控股股東。截至目前,廣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累計達40家,并推進了孚能電池、因湃電池、銳湃動力等重大投資項目建成投產。當然,孚能科技加入廣州工控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風險。首先,雙方在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孚能科技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在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上相對靈活和開放。而廣州工控作為一家國有企業,雙方能否順暢地融合也未可知。不僅如此,為了保持公司技術創新的領先地位。孚能科技需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技術實力。廣州工控是否允許其在研發上的持續高投入,也值得觀察。未來的孚能科技是否能夠轉虧為盈?前方的路可能比想象中的更加艱辛。
——信息來自:鋰電聯盟會長